普通救护车缺乏新生儿急救设备,难以救助危重新生儿,新生儿专用救护车全市仅有一辆,这是云南省昆明市新生儿急救系统的尴尬现状。在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我国高龄高危产妇比例增高导致危重新生儿的数量不断增加,许多城市都存在着缺乏新生儿急救专业人才和设备的问题。到底怎样才能缓解新生儿急救“车荒”“人荒”问题,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移动NICU
身价不菲一辆车投资多万元
专业设备
暖箱车载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输液泵血糖仪负压吸引器
自动消毒
紧急情况下甚至可以在车上进行小型外科手术
工作繁忙
共转运新生儿人次
其中早产儿55例
早产双胞胎7对
新生儿重症肺炎20例
重度窒息11例
最小胎龄仅27周
最小出生体重仅有克
转运患儿抢救成功率达%
挽救上百新生儿生命
“肺部严重感染,婴儿生命垂危!”日前,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接到云南医院儿科的求助电话,请求转运救治一名刚出生两天的危重新生儿。接完电话后,新生儿科主治医院的新生儿救护车,一小时后就赶到了60多公里外的宜良县。
“我们检查后发现,患儿可能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情相当危急。”张静说,医护人员立马将患儿安置到救护车上预热好的暖箱中,并开启多功能监护仪、车载呼吸机等新生儿救护专用设备,医院后,马上通过绿色通道入院接受治疗。
“我们把这辆车叫作‘移动NICU’(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它是昆明目前仅有的一辆新生儿救护车。”昆明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李震说,自年10月运行以来,这辆新生儿救护车共转运新生儿人次。截至目前,这辆“移动NICU”转运的百余名危重新生儿全部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达%。
“车还是太少了”
近年来,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我国高龄高危孕妇越来越多,患有肺炎、心衰等危重疾病的新生儿数量也不断增加。医院因医疗技术和资源的限制,难以对危重新生儿进行及时有效救治。
“如果能及时转运医院,危重新生儿的存活率将大大提高。”李震说,危重新生儿转运急救风险高,对医务人员的专业要求也很高,而普通救护车上没有新生儿专用急救设备,车上医务人员往往也不具备新生儿救护专业知识,无法满足新生儿的急救需求。
家住昆明市官渡区玫瑰湾小区的居民郭小珂告诉记者,去年11月,她刚出生不久的女儿突发呛奶,拨打急救电话后,被告知普通救护车没有救护婴儿条件,需等待调配专业设备和儿科医生。“这很耽误救治时间。”郭小珂说,最终自己只医院。
“面对日益增长的新生儿救护需求,一辆新生儿救护车显然是不够用的。”李震说,目前,昆明市妇幼保健院的这辆新生儿救护医院的转诊急救呼叫,暂时并未向公众开放。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朱进秋说,云南交通欠发达,新生儿救护车在城乡之间转运耗时费力,如果同时有两名危重患儿急需转运抢救,那就可能会“顾此失彼”。
李震表示,新生儿救护车造价上百万元,维护成本也很高,对医院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我们一直都是在亏本运转”。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新生儿救护车数量总体不足,甚至一些城市至今尚未配备。
■专家观点
解决“车荒”更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tlpw.com/jbby/21036.html
在我们的认知中,新生儿出生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保暖,医院龙文院区接诊的一名刚[详细]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高龄、高危产妇日益增多,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也随之[详细]
在我们的认知中,新生儿出生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保暖,医院龙文院区接诊的一名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