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夏露 >> 疾病病因 >> 正文

儿科学中的各类专业名词解释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3/13 12:37:26

儿科学名词解释儿科护理学:一门专注于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防治与护理的学科,旨在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

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开始,一直持续到胎儿娩出,共计40周。

新生儿期指胎儿娩出并结扎脐带后,到生后28天的阶段。

围生期涵盖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的时期。

婴儿期从出生后开始,持续到周岁。

幼儿期自满周岁起,至3周岁结束。

学龄前期从满3周岁开始,一直持续到6-7岁(即入小学前)。

学龄期从6-7岁(即入学开始)起,直至进入青春期前。

青春期以性发育为标志,女孩通常在-2岁开始,至7-8岁结束;男孩则在3-4岁开始,至8-20岁结束。

正常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至42周,出生体重在-g之间,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过期产儿胎龄大于或等于42周的新生儿。

生长发育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逐渐长大,细胞、组织、器官分化的不断完善以及功能逐渐成熟的过程。

生理性体重下降

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排出,体重会暂时性下降原有体重的3%9%,通常在生后34天达到最低点,之后逐渐回升,7~0天恢复至出生时水平。

头围经眉弓上缘、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是评估脑发育和颅骨生长的重要指标。

前囟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为.5-2.0cm,通常在-.5岁时闭合。

儿童计划免疫

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旨在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接种生物制品,确保儿童获得可靠的抵抗力,从而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

人工喂养以配方奶粉或其他代乳品完全替代母乳的方法称为人工喂养。分离性焦虑:指在面临与家庭、日常接触的人或事物分离的现实或预期情况时,所产生的情绪低落,甚至导致功能损伤。

适中体温:指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的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也最少,新陈代谢处于最低水平。

呼吸暂停:当呼吸停止持续5-20秒,或虽不足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至00次/分以下,同时出现发绀和四肢肌张力下降时,即可诊断为呼吸暂停。

发展性照顾:

这是一种根据每个小儿个体需求量身定制的护理模式。它旨在满足新生儿的独特需求,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的体重增长,并减少哭闹和呼吸暂停的发生。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专为治疗新生儿危重疾病而设立。这里的环境和设备都是为了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持续的病情监控、及时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其目标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并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窒息:

指胎儿在宫内因缺氧而出现窘迫,或在分娩过程中因呼吸、循环障碍而在出生后分钟内无法自主呼吸或无法建立规律性呼吸。这可能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新生儿颅内出血:通常由缺氧或产伤引起,早产儿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这是新生儿早期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在出生后不久即会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以早产儿最为常见。

新生儿黄疸:由于胆红素(主要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其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

新生儿溶血症(HDN):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引发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破坏。

高危儿:指已经或可能发生严重情况而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

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通常发生在出生后2-7天,早产儿更易感。其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新生儿低血糖:指全血血糖低于2.2mmol/L(40mg/dl)的情况。这可能对新生儿的脑部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新生儿高血糖

指全血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25mg/dl)或血浆糖浓度达到8.2-8.40mmol/L(45-50mg/dl)。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

这是一种由于长期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导致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无法维持正常新陈代谢,进而导致自身组织消耗。这种病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这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进而引发钙、磷代谢异常的一种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骼病变,主要影响2岁以下的婴幼儿。

鹅口疮

这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者、腹泻患者,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者。

疱疹性口炎

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常见于婴幼儿,无明显的季节性,传染性强,可在托幼机构引起小范围流行。

婴幼儿腹泻

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因和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综合征,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征,严重者可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急促

在幼婴中,呼吸频率超过一定限度可能提示呼吸急促。具体来说,对于不足2个月的婴儿,呼吸频率达到或超过60次/分;而对于2至2个月的婴儿,呼吸频率超过50次/分;至5岁的儿童,呼吸频率超过40次/分时,都可能被视为呼吸急促。

艾森曼格综合征

当肺动脉高压显著,导致自右向左分流时,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青紫症状。

急性肾小球肾炎(AGN)

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种由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散性肾小球炎性病变。其临床特征包括急性起病、前驱感染史、血尿、水肿、蛋白尿和高血压等症状。

肾病综合征(NS)

简称肾病,是一组由于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而导致的临床症候群。其特征包括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

小儿生理性贫血

在婴儿出生后,随着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逐渐增加。然而,由于胎儿红细胞的寿命较短且破坏较多(生理性溶血),同时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加之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和循环血量增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会逐渐降低。通常,在婴儿2-3个月时,红细胞数会降至3.0×02/L,血红蛋白量降至00g/L左右,从而出现轻度贫血,这被称为生理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DA)这是一种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化脓性脑膜炎(PM)这是一种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脑膜炎症,常见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常见感染性疾病。

川崎病(KD)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它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

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包括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全身斑丘疹以及疹退后遗留的色素沉着和糠麸样脱屑。

麻疹黏膜斑口腔黏膜上出现的散在白色细小点,周围有红晕,这是麻疹前驱期特有的临床表现。

原发复合征指肺的原发性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核同时出现的情况,X线检查呈现哑铃状阴影,而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往往不明显。

惊厥

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的不自主收缩,主要表现为强直性或痉挛性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tlpw.com/jbby/21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夏露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